行政區 / 里別:
中正區 / 黎明里
位
置:
凱達格蘭大道3號
面
積:
76,180 平方公尺
建造時間:
1899 年
管理單位:
青年公園管理所
英文名稱:
228 Peace Park
開放時間:
全天
是否有無障礙出入口:
是
交通資訊:
捷運路線:搭淡水信義線至臺大醫院捷運站1號出口,公車路線搭0東、5、20、241、243、245、251、513、640、644、651、656、670、706、835、938、仁愛幹線、羅斯福路幹線至台大醫院站
二二八和平公園面積7.618公頃,位於本市中心區,東臨公園路,西靠懷寧街,南頻凱達格蘭大道,北向襄陽路,交通便捷。公園建於西元1899年(清光緒25年間),原名台北公園,於民國84年2月28日為撫平台灣歷史最大傷痕,促進各族群融洽和諧,在二二八紀念碑塔於臺北公園落成揭幕之同時,經 陳前市長水扁決定將深具歷史意義之臺北公園易名為「二二八和平公園」。園內原附有兒童遊戲場、噴水池、蓮花池、綠蔭棚、小花圃、網球場、棒球場等設施供人休憩運動,因環境變遷及景觀需求,將蔭棚、球場改建為高雅富麗的八角亭閣,並設立鄭成功、劉銘傳、丘逢甲、連橫等諸先賢銅像於噴水池邊4座園庭中。公園內留有古物如老火車頭(位於館前路正門西側,右邊的為「台灣鐵路第九號機車」,清同治10年製,左邊的為台灣鐵路第一號機車騰雲號,清光緒13年製)、急公好義坊(在音樂臺南側,於光緒6年捐建,於台北府生員考棚-行署,今中正-分局至青島東路一帶,於光緒14年西元1888年,原立於今衡陽路上,至日據時期拆遷至現址)、黃氏節孝坊(在博物館東側,於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,為了旌表黃氏節孝事蹟,建坊於東門街上,至光緒25年遷建公園內)、國立台灣博物館(在館前路進入公園,光緒31年西元1905年天后宮拆除,民國2年在原地興工建設博物館,屬希臘多利亞式2層大樓,原天后宮柱腳現擺在公園楓香林內,當座椅用)及有龍池、鯉魚池、日晷儀、杏壇、音樂台、和平雕塑、和平鐘等景點設施,益增公園古雅特色。公園內衡陽路入口處有「二二八和平公園記」石碑1座,園內中央大道,沿途杜鵑處處,草皮青翠掬人,島緣之處密植黃金葉金露華,黃金色系鮮豔奪目,大道中央為二二八紀念碑之所在,行走其間景觀怡人,並可對碑憑悼以古鑑今。大道南側植有楓香,遇冬落葉,春日葉綠四季分明,往南佈置有花壇,植有蒔花,並建有和平鐘塔1座,象徵「自由、和平及生命生生不息之意義」,其旁有兒童遊戲區,提供兒童遊戲玩耍之處,綠地上植有喬、灌木、地被植物,益增公園綠化氣息,東南側並有二二八紀念館1座,內存有豐富史料可供參觀、追思及悼念,大道北側有碑亭,有水池、有拱橋、並有花壇,綠地植有仙丹、青紫木、紫蔓雞冠、杜鵑、榕樹、黑板樹、扶桑花等等,益顯植栽之美。二二八和平公園有其歷史意義,建園迄今已近百年,歷經清朝、日據時代及現代的洗禮,看遍繁華物盡,人世滄桑。園內有樹、有花、有古蹟,遊人入園休憩,益發思古幽情,在回首尋覓童年足跡,體會公園美景之際,亦當深刻體認,公園所賦予之時代意義,攜手為共創和諧、團結的社會而努力。
體健設施:
支撐前進、手部訓練器(雙人肩關節康復器)、雙人漫步器、划船訓練器、平步訓練器、腿部訓練器、腹肌訓練器、手臂推力訓練器、手臂拉力訓練器、雙人扭腰訓練器、腿部訓練器、坐蹬訓練器、單槓
遊樂設施:
組合遊具、磨石滑梯、鞦韆、翹翹板、戲沙坑、跳樁組合
服務設施:
廁所(含親子廁所、無障礙廁所)、直飲台、音樂臺
古蹟設施:
急公好義坊、放送亭、黃氏節孝坊
空間面積:21696
容納人數:5424
安置登記站個數:
醫護站個數:1
播音站個數:1
物資管理站個:1
器材倉庫個數:1
指揮中心個數:1
伙食區個數:1
帳篷區個數:1
沐浴區個數:1
曬衣場個數:1
公共廁所個數:3
垃圾場個數:1
公用電話個數:1
消防蓄水設施個數:2
消防栓個數:10
自來水取水站個數:1
維生貯水槽個數:1
臨時廁所設置區個數:1
週邊醫院資源:台大醫院、聯合醫院和平、婦幼院區。
週邊消防資源:城中分隊
週邊警政資源:中正一分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