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區 / 里別:
信義區 / 三犁里
位
置:
信義區信義路5段150巷
面
積:
41,827 平方公尺
建造時間:
1987 年
管理單位:
南港公園管理所
英文名稱:
Xiangshan Park
開放時間:
全天
是否有無障礙出入口:
是
交通資訊:
捷運:象山站
公車:象山站 20.46.88.207.612.藍10.信義幹線
位於信義區信義路5段150巷,象山捷運站2號出口外的象山公園,是沿著象山山腳而建的長條型公園,面積4,1827平方公尺,於民國76年開闢完成,面積約4.2公頃,公園內設施包含了籃球場、溜冰場、組合遊具等多項的健身設備,是民眾休閒運動、學生呼朋引伴打籃球的好去處,又因位於信義計畫區內,交通方便亦成為附近學校校外教學的良好場所。
位於信義區信義路5段150巷,象山捷運站2號出口外的象山公園,是沿著象山山腳而建的長條型公園,面積4,1827平方公尺,於民國76年開闢完成,面積約4.2公頃,公園內設施包含了籃球場、溜冰場、組合遊具等多項的健身設備,是民眾休閒運動、學生呼朋引伴打籃球的好去處,又因位於信義計畫區內,交通方便亦成為附近學校校外教學的良好場所。 象山公園早年原屬於軍方設立的三張犁靶場,嗣經靶場遷移,這裡才開闢成公園,而居住於靶場周邊的居民予以保存,導致有公園緊鄰著私人住宅的奇特現象,公園內及周邊亦具有多座廟宇,其中一座小土地公廟坐落於公園內角落處,頗受民眾信仰,香火鼎盛。 象山公園最具特色之處在於發現臺北樹蛙蹤跡,臺北樹蛙是唯一以「臺北」命名的生物,且只有臺灣才有的保育類動物,民國67年由臺大教授王慶讓發現命名,主要集中在象山公園東北角之一。象山公園是臺北市可發現樹蛙蹤跡的地點,原先因附近民舍之水管漏水誘使樹蛙由固有的棲息地-象山移至象山公園產卵,後來民宅水管修復,水源消失,產卵區只好聽天由命,後來公園處為讓樹蛙持續在象山公園棲息,展開復育計畫,種植姑婆芋、野薑花等,並由蓄水池加裝抽水馬達,定量供水送達樹蛙生態保育區,藉此維持溼地狀態,用來營造涵養樹蛙的生態環境。在公園南側背後連接著臺北市四獸山(象山),象山是一座低海拔(183公尺)的原始闊葉林,山林綠意萬千,裡頭生態相豐富,充滿著植物有青剛櫟、大頭茶、鐵冬青、楊梅、山黃麻等,動物則發現有五色鳥、斯文豪氏大鍋牛、白頭翁、綠繡眼、大冠鳩、臺北樹蛙等。沿著信義路5段150巷走至底,象山公園籃球場後方有一座象頭雕像,便是象山的意象,象山因外型似象頭而得名,象鼻子從山頂向永春崗公園伸展,另一頭的山稜向吳興國小方向延伸,像似短短的象尾巴,而尾稜延伸嵌入象山公園,像似粗壯的後腳。 象山公園內老樹成蔭、鳥語花香,未來政府為配合臺北市申辦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基礎建設領域亮點,象山公園將進行更新提升公園品質,以更豐富的生態景觀呈現給市民大眾,有機會不妨來這裡走走喔!
體健設施:
腰背訓練器、扭腰器、單槓、伏地挺身、支撐前進、腳筋伸展、腰背按摩器、肩關節康復器
遊樂設施:
兒童遊戲場,搖滾盤,親子鞦韆
服務設施:
直飲台2座、公廁、涼亭
古蹟設施:
目前無資料
空間面積:
容納人數:
安置登記站個數:
醫護站個數:
播音站個數:
物資管理站個:
器材倉庫個數:
指揮中心個數:
伙食區個數:
帳篷區個數:
沐浴區個數:
曬衣場個數:
公共廁所個數:
垃圾場個數:
公用電話個數:
消防蓄水設施個數:
消防栓個數:
自來水取水站個數:
維生貯水槽個數:
臨時廁所設置區個數:
週邊醫院資源:
週邊消防資源:
週邊警政資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