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產地:原產原中國長江、珠江流域與北半球的溫帶、亞熱帶、寒帶等地區
杜鵑花性喜涼冷,能耐低溫,本島山區不乏他們的蹤跡;因其根系淺薄,偏愛酸性土壤,所以能夠在土層薄的絕壁或岩石縫隙中生存,土質的酸鹼度最好在4.5至5度之間,以鬆軟而通氣者為宜,如果生長環境保持涼冷潮濕,生長必定旺盛。臺北陽明山附近杜鵑花繁茂無比,就是靠著土壤及氣候兩項優勢條件。臺灣的杜鵑花品種繁多,其中最常見的是「平戶杜鵑」,花色有白色、粉紅、淡紫及紫色等,因為平戶杜鵑比其他品種杜鵑耐熱且耐污染,所以成為本市公園、綠地、校園最常見的開花灌木之一,例如臺大校園和陽明山地區主要的品種就是平戶杜鵑。杜鵑花生命力超強,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溼,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都能適應生長。此外它不怕都市汙濁的空氣,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,既能調節水分,又能過濾灰塵,最適合種在人多、車多、空氣污濁的都市,可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。
是否有毒:是
杜鵑種類繁多,大致上可分為五類:
◎臺灣原生杜鵑
是本省原產的野生杜鵑群。本省區域面積雖小,但是卻擁有15種原生種杜鵑(1999,臺灣植物誌),當中又以「烏來杜鵑」最負盛名-因其受外來人為因素破壞致使野生種全數滅絕,近來在園藝家積極復育下,持續繁殖培育及推廣。此外抗病蟲害能力極強的「金毛杜鵑」(如圖1)與育種的優秀親本「爬地杜鵑」也是原生杜鵑家族的重要成員,世界各國園藝專家都藉它來雜交新種。「爬地杜鵑」是杜鵑家族中極少數匍匐懸垂生長的植株,非常具有特色。
◎平戶杜鵑
「平戶杜鵑」是包括白琉球、大紫、艷紅、粉紅、九州等大型杜鵑的總稱是經過多年雜交育成的品系。樹勢強健,生長迅速,株高可達2~3公尺,枝條伸展,分枝粗大,葉大型,面被細毛。花型大,花徑約有6~15公分,花的上瓣有斑點散佈,有紫色、橙紅、粉紅、紅色、白色等花色,花期3-4月。平戶杜鵑對空氣之抗污染性強,對潮溼及乾燥的耐力亦高,適合平地栽培,大多用於道路旁和公園中。
◎久留米杜鵑
「久留米杜鵑」是日本久留米地區,由日本原生的霧島杜鵑、佐多杜鵑等雜交而育成的一群品系。其特色為花色繁多,著花茂盛,花小而美,花徑約僅3-4公分,但著花性良好,除枝端之外連腋芽都能分化為花芽,故盛花時樹冠覆滿花朵,十分壯觀。
◎皋月杜鵑
因農曆5月開花而得名,生長緩慢,花期晚,樹姿低矮,花徑4-12公分之間,花色變化多,特別之處為有時同一植株常有不同顏色的花,或者一朵花中有兩種不同顏色的複合變化,常用於盆花、盆景及庭園美化,杜鵑盆景即以皋月杜鵑為主。
◎西洋杜鵑
為歐洲及美洲地區所雜交培育出的品種,主要以供溫室盆花生產為目的;其品種特性為花朵大、花色鮮艷、花型變化多端,但以重瓣或半重瓣花為主,少數為單瓣花。西洋杜鵑因其親本及培育地區的不同,可分為歐洲系統與美國系統。美國系統為矮性大花(5~9公分),花期早,花色由白色系至紅色系。歐洲系統親本多以比利時杜鵑與久留米杜鵑為主,育出品種可歸類為花大、花色多,開花整齊為其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