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產地:原產於南亞與北美
風箱樹原產於南亞與北美;在台灣,風箱樹也只自生在北部與東北部地區的低地平野濕地間。風箱樹一年只開一次花,但因為授粉結果不易且發芽率低,因此野外數量極為稀少,風箱樹能耐受水岸潮濕環境,是重要的護岸植物。
風箱樹之葉片酷似芭樂,因此又稱為「水芭樂」;花期在每年的5月至7月,其花朵小且集結成圓球狀的頭狀花序,像毛絨絨的小雪球高掛樹上,有像繡球兒,也像珠花兒,又有「珠花樹」的美名。早期農業社會中,打鐵用的「風鼓」就是利用風箱樹的木材製作,因稱之風箱樹。風箱樹的葉片為小單帶蛺蝶幼蟲的食草,而其花朵具有淡淡清香,亦是優良的蜜源植物。
型態:落葉性小灌木(水生小喬木)
風箱樹,為落葉性小灌木,高 1~3 公尺。葉對生,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,薄革質,羽狀脈,表面無毛,背面被微毛,葉緣微波狀;葉柄有溝。頂生球形頭狀花序。花萼筒狀,花冠漏斗狀,花瓣4瓣;雄蕊著生喉部,花柱伸出花冠筒外。聚合果,小分果不開裂。
1.早期農業社會中,打鐵用的「風鼓」就是利用風箱樹的木材製作,因稱之風箱樹
2.護堤植物:早期是先民重要的護堤護岸的植物、將其種在溪流土堤邊能發揮水土保持功能,穩定堤岸防止崩塌和侵蝕。
3.蜜源植物:是昆蟲的食草和蜜源植物,也有保護魚和兩生類的功能。